「最近被足底筋膜炎困擾甚苦,請問你可有甚麼有效良方?」
這是我經常被讀者來信問到的問題。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足底筋膜炎的病根不在足底,而在小腿肚。
足底筋膜炎好發於常穿高跟鞋的女性、田徑運動員、愛騎腳踏車者或喜歡跳籃投球的籃球愛好者,而經常登山,下坡時雙腳落地的姿勢不正確者,也容易罹患足底筋膜炎。還有,那些喜歡跳著下樓梯的小男生,常喊腳痛,卻說不出哪裡痛、怎麼痛的,也要考慮是否罹患了足底筋膜炎。
這些人士的小腿肚肌肉因為過度承受重力而產生纖維化,纖維化後的肌肉變得硬實而缺乏彈性(硬實不同於結實,後者有彈性,是健康的),會壓迫到行經該部位的神經、血管、經絡、淋巴管等組織,影響下游組織的新陳代謝,久而久之,下游組織(腳跟和腳底)就出現痠痛現象了。
腳跟痛、足底筋膜炎,兩者的病根都在小腿肚。前者的病根在腓腸肌偏內側,後者偏正後面,處理的方法相同,就是用滾棒按摩小腿肚。每一次按摩,要斟酌自己的承受度,不要過度按摩,以免造成暫時性舉步維艱的後遺症。
用滾棒按摩小腿肚,可以預防腳跟痛、足底筋膜炎。劇烈運動或登山後,這樣做可以快速代謝掉囤積在小腿肚肌肉裡的乳酸,促進氣血暢通,還可以增強肌肉的強健度。許多參加大比賽的運動員,一下場就有專人為他按摩全身肌肉,道理同此。
四肢疼痛痠麻的處理原則是:在疼痛痠麻部位的上游組織(部位)尋找疼痛點,在該疼痛點上按摩處理,就能消除下游部位的疼痛。(頸椎神經問題造成的手指麻刺等症狀除外。)
依循這個原則,幾年來我用自己設計的滾棒幫助無數罹患足底筋膜炎的讀者脫離腳跟痛、腳底痛的困擾。但是,醫師都說,足底筋膜炎無法根治,不可能痊癒。
事實如何呢?
2013年六月,一位六十多歲的阿嬤從加州回來探望她九十餘高齡的老母親,她在電話中問我:「我腳底痛了兩三年了,這裡的醫師都說沒辦法醫,你能用按摩讓我腳底不痛嗎?」語氣裡交織著渴切和無奈。
我承諾她按摩一次就能減輕痛楚,並教她學會怎麼持續按摩,一定可以徹底消除腳跟或腳底疼痛。
幾天後,她一早就從台北新店來到苗栗公館鄉。
我按壓一下她小腿肚上的膀胱經筋,她痛得大叫。於是請她趴下,用滾棒在她小腿肚上單向滾動。這過程有多痛,不言可喻。不過,終究薑是老的辣,她說為了治好沉痾,她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
接著下來的場面,令我感動,也很難忘記。她起身後踩在地上的那一霎那,臉上綻放驚喜,嘴裡大叫:「我可以踩下去了!」
那一天,她如飢如渴,問這問那,又學這學那,恍若進入寶山,非挖盡寶物不可。
她捨不得離去,留下來和我們吃過午餐後,又學了一些按摩技巧和幾招鬆筋操才返回台北。
第二天九點鐘,她又出現了。她六點出門,步行一段路後搭捷運,乘火車,再搭計程車,折騰了將近三個小時才來到知足樂園。我於心不忍,她卻精神煥發,心情亢奮,口裡直說:「值得!值得!」
六十多歲的人了,不畏舟車勞頓,只為擺脫足底筋膜炎的糾纏與折磨。
這麼簡單就能消除的症狀,為什麼美國、台灣的醫師只能給患者肌肉鬆弛劑和止痛劑?
我把這件事告訴一位牙醫朋友,他鐵口直斷:「不可能!足底筋膜炎是無法根治的,因為藥物無法達到小腿腹這個部位。」
藥物無法達到小腿腹這個部位,那麼,藥物以外的方法呢?
幾年來,我親手用滾棒幫助一兩百個人消除困擾他們的足底筋膜炎啦!
順帶一提,許多被醫師宣判罹患膝關節退化的人,其實很多人的病根並不在膝關節,而是在大腿正面的兩條筋太緊所致。最經典的一個案例是,一位膝蓋疼痛得舉步維艱,被醫師宣判膝關節退化的媽媽,經過處理後,三天後就和一群人去登山,跋涉四天三夜後回來,一切正常!
古人說:「筋長一吋,壽延十年。」這話有一點誇張,但藉以強調鬆筋的重要和好處,這話是絕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