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主81歲,退伍軍人,身材壯碩,沒有運動習慣,高血壓、攝護腺腫大、兩三天排便一次。

症狀:八月輕微中風,右身不遂。

處理方式

一、按摩一雙腳,以暢通全身的氣血,並瞭解身體的狀況。

二、活動四肢所有的關節,並按揉、敲打四肢的肌肉。

三、按揉、敲打背部、臀部。

四、推腹部。

說明

中風患者大都是氣血旺盛,身材壯碩者,其中很大部分的人是沒有運動習慣的--因為大部分人自恃身強體壯,認為不需要運動。這種人少有生病經驗,所以對病痛的忍受力比一般人相對低。

這樣的人,平時來去自如,呼風喚雨,不幸中風,突然失去活動能力,心理上難以適應,不言可喻。罹病初期,他們還以為自己很快就會好起來,但事與願違,人容易變得越來越消極,於是終日閉目昏睡,對復健的配合度不高。

然而,身體越少活動,氣血循環就越差,人就越不舒服,惡性循環的結果,健康會日益退步,除非當事人有正向態度,又毅力十足,家屬也積極鼓勵、陪伴,不然,容易錯失救治的黃金時間。

陪伴中風病患者,多一些同理心和同情心,病患就多一分向上、向前的動力,兩相互動的結果是雙贏,這一點最重要卻也最容易被忽略。

長期臥床的病患,不僅容易情緒低落,又因為缺乏足夠的活動,筋骨也會越來越僵硬,肌肉越來越鬆弛、萎縮,還容易產生痰飲,造成咳嗽。而住院期間,藥物治療之外的復健效果並不理想,所以家屬一定要積極、密集地為病患做上述的「處理方式」,按摩加上復健,病情才會有明顯的改善。

按摩過程中的發現和處理方式                                                               

  1. 按摩腳底時發現趙先生的橫結腸有一處相當大的硬塊,判斷是腸道嚴重阻塞,所以造成他長期排便困難,經常兩三天不排便,需靠浣腸通便。但是,即便如此,腸道裡仍積滯著大量的糞便。
  2. 從第十二支肋骨的下緣起用力為他推摩腹部,直到鼠蹊部。橫結腸部位有一處硬塊突起,按揉它時趙先生露出痛苦的表情。然後由右向左,順著橫結腸的走向用力推,直到感覺那硬塊移動了。
  3. 推腹後十分鐘,趙先生排出大量糞便。之後每天都順利大量排便,一週後,他「大腹便便」的姿態消失了,氣色和體力都明顯改善,身體舒暢多了,心情也開朗許多。
  4. 活動全身的關節。臥床者因為缺乏活動,關節組織容易沾黏而不靈活,被迫活動時,會感覺疼痛而抗拒,所以一面安慰、鼓勵,一面為他復健,效果比較好。
  5. 敲打、按揉全身肌肉。這樣做能預防肌肉萎縮,使肌肉保持健康、能力,患者日後才有機會恢復行動力。
  6. 幫助患者做「懶驢打滾」(參閱拙作「鬆筋操」P 42.43),這是所有臥床者都能在協助下做的動作,簡單容易又非常有效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風
    全站熱搜

    janj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