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老師:我氣逆的狀況已經好幾年了,以前不懂,一出現症狀就立刻急診,就這樣過了好幾年。自從足部按摩加上推腹以後,情況改善很多,最明顯的是心跳比較正常了,妳說我氣逆是因為吃冰造成的,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原因嗎?像是壓力或處在恐懼緊張的情況下。(桃園恩綺)

不少人問我:「你一天到晚講『氣血』,『氣』到底是甚麼啊?」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試著用「氣」來造詞:空氣、寒氣、濕氣、熱氣、火氣、脾氣、風氣、中氣、氣血、氣虛、、、等等。

上述是我們經常掛在嘴上的詞彙,我們都瞭解它們的含意為何。接著,我們來瞭解它們跟我們的健康有甚麼關係。

空氣:維持生命的極重要元素。空氣的清新或污濁直接影響我們的健康,這是眾所周知的。另外,空氣的「狀態」也關係到我們的健康。空氣有哪些狀態呢?中醫將它分為六種:風、濕、暑、寒、燥、火,稱為「六氣」。這六種空氣變化的狀態若超出我們的身體所能承受,甚或導致疾病的,就稱為「六邪」或「六淫」(淫,在此用其最本義,「過度」的意思)。例如:冰天雪地裡的寒氣(或過冷的空調--冷氣)、刺骨的寒風(風邪)、濕氣過高或過度乾燥(燥邪),夏天讓人中暑的高溫(暑邪火邪)等等。古人講「風調雨順」,具體地說,就是六氣平和。

「六邪」往往會結伴而來,寒氣和濕氣最容易乘著「風邪」的翅膀來傷害人,所以才會有「受風寒」、「風濕病」等詞彙。

除了外在環境的高溫會讓人生病,多吃了燒烤油炸、燥熱的食物,以及熬夜、錯誤的進補都容易導致上火,容易出現口苦、牙齦浮腫、嘴破、晚上多夢睡不安穩等症狀。

身體的火氣大了,情緒也會跟著上火,人會煩躁不安,對外界環境變化的忍受度降低。生理、心理相互影響的例證比比皆是,這是我們比較容易注意到的一點。

中氣:爬山或爬樓梯時,有人健步如飛,有人上氣不接下氣,為什麼?因為前者肺活量高,後者肺活量低。中醫的用詞不一樣,用「中氣」說明「胸中之氣」,即體內之氣和外在空氣交換量的大小。

影響中氣大小的,有肺本身的健康度與其功能的高低,還有心臟的功能,全身的氣血是否充足、順暢。又因為肺與大腸互為表裡,二者的關係非常密切,相互影響大,所以中氣不足的人往往排便也會出問題

營氣:這是我們比較少聽到的名詞,望文生義,可以知道它是「營養」之氣。中氣藉著血液的運載而輸佈全身,供應細胞、組織、器官所需,產生精神、氣力,是活命的動力,稱它「營氣」,體內一切生化作用全靠營氣來推動。提供營氣的資源包括中氣和食物經由消化系統所產生出來的精華。

我們常會聽到「氣虛」、「血虛」等名詞,「氣虛」通常指的就是「營氣」虛弱,這種人精神差,體力不足,容易疲累,間接影響免疫力、新陳代謝等,體質相對差。

衛氣:在同樣的時空下,有人穿短袖短褲,有人穿著厚外套,為什麼?衛氣強弱不同所致。那麼,衛氣又是甚麼?打個比方:若中氣好比是一個國家的各種資源,那營氣就是它的國力,或是內政實力,而衛氣就是國防軍事能力了。衛氣虛的人,對於氣候變化的應變力相對較弱,容易感冒、中暑,對濕氣的化解力也比較低,皮膚較易長各種疹子。

中氣營氣衛氣各司其職,但三者息息相關,相互影響。

清濁的氣體在肺部交換後,清氣若能順利地往下行而輸佈全身,則通體舒暢,神清氣爽。反之,氣若通行不暢,被堵在某些部位,就可能出現頭暈、耳鳴、喉嚨有異物感、胸悶、心悸、打嗝、反胃、嘔吐、腸胃脹氣、排便困難、發燒、、、等等症狀,或感覺渾身乏力,或感覺渾身說不上來的不舒服。由此可見,「氣順」對健康何等重要。

氣滯造成的組織器官功能障礙,是醫學儀器無法檢測,西醫學說無法解釋的現象,因為西醫沒有中醫經絡、穴位和「氣」的概念,所以往往也處理不了這類的症狀。

運動、按摩、練氣功之所以能使身體更健康,精神充沛,就是因為全身氣行暢順,就像河流暢通無阻,水流清澈,不易堆積泥沙垃圾。而不運動的人,氣血運行就像流速緩慢的河流,容易淤積泥沙垃圾,所以常常會感覺這兒不舒服,那兒不暢快。

運動能暢通氣血循環,那麼,哪些因素容易導致氣滯、氣血不暢順呢?

一、不運動。西醫說動能產生能量,中醫說「動能生陽」,意思是一樣的。氣血流佈全身需要能量,能量不足,氣血循環當然受影養。

二、寒冷。水遇冷則動能降低,流速減慢,越冷流速越慢,終至結冰。這種自然現象也出現在人體裡,由冬天和夏天的活動力可見一斑。氣溫上升下降五度,身體就會有極明顯的感覺,甚至承受不了而生病,由此可知,吃下比體溫低數十度的食物、冰品,對身體的傷害會有多大!消化道細胞對溫度的敏感度不如皮膚來得敏銳,這並不表示它們就能接受比體溫低的食物。

三、情緒失常。「氣得滿面通紅」,因為發怒會使大量氣血上行。「垂頭喪氣」是因為沮喪會使大量氣血往下行,連頭都支撐不起來了。憂傷會使一個人全身無力,甚至連眼皮都掉下來。西醫稱此為「肌無力」,「肌無力」只是表象,病根是憂傷致使「氣」嚴重下行,就像人掉在水裡浮不上來一樣。另外,驚恐或過度興奮會導致「氣亂」和「氣陷」。小孩白天受驚嚇或轉換環境後夜晚常常會哭鬧不止,大人有時剛睡著時也會突然驚醒,都是因情緒激動造成「氣亂」所致。嚴重的氣血下行稱「氣陷」,屁滾尿流是最常見的現象,脫肛是更嚴重的,未能及時搶救,會危及生命。

四、飲食無度、不潔。吃得太快,吃得太多,吃了不易消化或不乾淨的食物都會造成身體難以承受的負荷。消化系統為了應付這些過量的負擔,啟動身體的救援系統,如果調度不及就會產生嘔吐、腹瀉、全身無力、臉色發白、、、等等氣血、能量輸佈不均,供應不及,器官組織的功能失常的症狀。

五、外力撞擊造成的內傷。車禍等外力撞擊造成身體器質性的損傷,如骨折、筋骨或臟腑被擠壓變形。以及手術的後遺症、長期姿勢不良等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氣滯的後果,因為「形不正氣不順」。

氣滯、氣逆、氣陷都是因為氣血不暢順所造成的現象,現象、症狀或有不同,但解決之道是一樣的,就是使氣血暢通。有話說:「百病皆因不通」,雖稍過言了,但八九不離十。經常練氣功的人幾乎不生病,以此可證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j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