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案例實情:

「我老公手臂受傷,要按摩哪裡?」

往教會聚會途中,一位朋友打電話問我。

用一個症狀換取一個答案,是許多生活緊張的現代人的思維與習慣。但是,人不是東西,不是哪裡壞了,敲敲打打幾下就能搞定的。所以,我越來越不知道怎樣回應這類的需求。

還好,對方是我的好朋友,我不用多做解釋,直接告訴她:「帶著按摩工具到教會來找我吧!」

他身材壯碩,最近因為照顧中風的媽媽,過度勞累。有一天他起床時感覺渾身不舒服,伸個懶腰,想舒展一下筋骨。沒料到,突然感覺左肩頭ㄆㄧㄚ一下,頓時左上臂痠痛,使不出力來,連晚上都無法好好睡覺。

去給推拿師傅看,師傅說韌帶移位,三兩下就幫助他復位,手臂的痠痛也頓時緩解了許多。

可是,問題來了,他服侍母親時,手臂稍微一用力,感覺肩頭的舊傷又回來了,以前的疼痛也跟著出現,手使不出力了。如此反反覆覆,他找不到根本解決之計,又要天天服侍老母親,苦惱至極,難怪他滿臉疲憊憂愁。

處理與說明:

我用拇指在他左腳外側膝關節上下部位施力按壓,手到之處全是硬梆梆的筋。我每按壓一下,他臉部的表情就緊縮一次再按壓他右腳相同的部位,右側的膽經筋相對有彈性多了,他則「毫無表情」地回應:「不痛!」

我告訴他,他因為過度用力勞累,肩膀和上臂的筋都僵硬疲乏,所以只要手臂稍一用力就會過度牽動肩膀上的筋,導致韌帶移位。

這種情形,即使將韌帶復位了,但是,只要該部位再稍一用力,韌帶還是會再移位。如此反反覆覆,將會出現韌帶「習慣性移位」的症狀,那時就難處理了。根本之計是使肩膀和上臂的筋全都恢復彈性。

本著「上病下治」的原則,我敲鬆了他左腳外側的膽經筋後,他立時感覺到左上臂和肩膀的舒暢多了,舉手聳肩都不感覺疼痛。

「這只是讓你預嘗康復的感覺,你回去之後要繼續敲打膽經筋,等敲打大腿時不太感覺疼痛時,還要在手臂肌肉上刮痧。等到手臂上的肌肉和筋都不再僵硬了,就不用擔心肩膀的韌帶會再移位了。」

後記:

疼痛部位明明是在肩膀和手臂,為什麼要先將大腿外側敲鬆了之後才處理上臂呢?又為什麼不是直接在肩膀上疼痛部位施力呢?

這醫理簡單,但說來話長,要知其所以然,還是得從基礎學起。

學習按摩來調理自己的身體,雖然需要花費一些時日、金錢和體力,但一旦學會了它,絕對能收到令人滿意的回饋。

為什麼我一質鼓勵大家都來學按摩呢?

我和我的親朋好友及我的客人、學生從按摩收到的回饋自不待言。

此外,我經常會收到一些讀者的求助信,提供幾個症狀,就期望我能幫助他脫離病痛的糾纏。說實話,這是相當不切實際的,怎麼說呢?

首先,腳上的反射區對應碩大的身軀,對應的部位有些複雜(我書上提供的是最入門的基礎資料),差之毫里,失之千里。讀者往往無法提供確切的疼痛部位,我也就無法說出它該按摩的對應部位。再說,按摩的手法決定按摩的效果,這因素的影響力之大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

其次,身體是很複雜又有系統的有機體,相同的症狀,可能來自不同的致病之因,這需要多重收集資訊之後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而準確的判斷是消除疼痛的前提。

也許你會問:我要學多久才能具有自我調理身體的能力?

請容我用一個問題回應:一個人要學英語多久,才能用英語與人溝通?

拜師學藝,師父引入門,修行在各人。因為每個人的期待不一致,學習的態度、能力各有不同,所以實在很難有齊一的答案。

授藝的老師有專精的技藝,有系統化的授課內容,又樂於傾囊相授,也懂得怎麼傳授這門技藝,這些比「學習多久」要來得更重要,是不是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j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