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為什麼想要學足部按摩?」我問一位從大陸職場回台省親的讀者。

原來,一年一次的健康檢查報告出來了,醫師說他的攝護腺有問題。在等待進一步的檢查報告出爐時,他自力救濟,謀求其他的解決管道,所以找上我。

從他的氣色、舉止和談話時表露出來的神態氣力,我約略可以猜測出他的健康狀況,於是提醒他:「你的問題不會只是單純的攝護腺問題。」

但他告訴我,除了攝護腺,所有的檢查報告都正常,而他也覺得自己還蠻健康的。

三十七歲的單身漢,整天坐在電腦前,勞心而少運動,身體的感覺細胞已經遲鈍了。工作壓力使得他沒有時間和心力去關照自己身體的感覺,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就自以為很健康。

事實勝過雄辯,我不再多說,讓他的腳自己來說話吧!至於「健康檢查正常」到底是怎麼回事?留待後言。

最近我決定,凡是想學按摩的人都先讓我為他按摩一次,算是作一次健康檢查吧!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體驗正確按摩手法的感覺,然後再學按摩的手法,這樣比較能針對自己的需要來照顧自己,也免得DIY按摩時,按摩力道不到位卻自以為身體很健康,沒甚麼毛病。

我一面為他按摩,一面解說:

「晚上睡得不深沈,早上醒來頭不清爽,總覺得沒睡夠。」

他點點頭。

「牙齦浮腫、眼睛痠脹疲累、耳朵有時覺得不太通暢,聽聲音矇矇的。」

他頻頻點頭,微露訝異的眼神。

「膝蓋痠痛,薦椎嚴重痠痛,晚上睡不好,偶而會無緣無故醒來一下子後又睡著了。」

他還是點頭,不多說甚麼。

這些症狀他平時也感覺到了,但總是因為工作忙碌而被忽略了,或是不舒服時,仗著還年輕,忍一下也就過去了。若不是我一一提醒而挑起他的記憶,他還真說不出自己到底有哪些不舒服的症狀呢!

這是時下忙碌的上班族的通病,也是潛藏危機的普遍現象。

還有一些他自己尚未察覺的毛病,我也一一為他說出來了。

一個初次謀面的陌生人在二三十分鐘內就對他的身體狀況瞭若指掌,而他對自己的身體居然陌生得可以!這讓他有些尷尬,對足部按摩的神奇就更加刮目相看了。

有了這樣的經歷,他學習足部按摩手法時,學得特別認真專注,學習效果也出奇得好。

渾身是病的人卻能得到「健康檢查一切正常」的報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中醫古籍裡有這麼一說:「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將病,下工治已病。」

古代,醫生的地位很低賤,所謂「巫醫百工之人」,醫師是被與巫師、各種工匠並列對待的。但是,醫術的高低和地位的貴賤沒有絕對的關連性。醫術好的人在病灶形成,症狀尚未顯現,當事者還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時就能診斷出哪裡出了甚麼問題,並且能「先發制病」,使疾病沒有成形發作的機會,這叫作「上工治未病」,是「醫人不醫病」的功夫。反之,醫術差的,不能明察秋毫,觀微知著,只能等到疾病發作,症狀顯現,當事者感覺不舒服時才來下藥針砭,這叫作「下工治已病」,是「醫病不醫人」的舉措。

為什麼上工能「治未病」?因為從一個人舌頭的表象和手上的脈相可以診斷出一個人體內陰陽、虛實、氣血的狀態,若這些失去平衡了,疾病就可能由此發端蔓延。若能及時調理體內的陰陽虛實氣血狀態,使之恢復平衡,疾病就無從發生。這就是「治未病」。

足部按摩、經絡穴位按摩和氣功是調理體內保持最佳平衡狀態的最有效方法,所以,經常按摩或練氣功的人長年不生病,就是這個道理。

醫學儀器能檢查出身體的有形組織是正常或產生病變,對於組織器官的功能狀態能掌握的卻相當有限。為什麼?因為西醫不相信顯微鏡下顯現不出來的「氣」,而這抽象而實際存在的「氣」卻是影響身體健康的要角!漠視這位要角的存在而捨本逐末,使得很多可以提早預防或治療的疾病惡化到相當程度後才能被發現、診斷和加以治療。所謂的「追蹤觀察」,實際上就是消極地等待疾病嚴重到可以檢測的程度後才知道當怎麼著手治療的簡稱罷了!

這位陳先生的攝護腺情況的確是不能掉以輕心,然而,他其他的器官組織呢?醫學儀器一時檢查不出「不正常」的結果,並不表示它們是健康無虞的。

隔天,來了一位蘇先生,我一見他的耳朵,就問:「曾經感覺心臟不舒服嗎?」

「沒有!」他答得非常篤定。我二話不說,請他撩起左手袖子,就幫他在心包經上刮痧,才刮了一分鐘,手臂內側就滿佈紅褐色痧斑,讓他夫妻倆目瞪口呆。

「請慢慢吸一口氣,感覺一下你的胸腔。」

「感覺舒暢多了,清爽多了,」蘇先生張大眼睛說:「對了,我以前偶而會覺得胸部很悶很緊,但是一下子就過去了。」

若沒有當下「舒暢、清爽」的感覺作比較,他對偶而出現的「很悶很緊」的不舒服感就不以為意,還以為那是正常現象呢!

這「一下子就過去了」的經驗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警訊,但沒有幾個人會在意這個危機,或記得它曾經出現過!

可是,即使這個危機偶而出現,或常常出現,醫學儀器能檢查得出來嗎?除非嚴重到像我去年三月那樣「感覺自己可能見不到明天的太陽」時,否則醫院仍然會開出一份「一切正常」的檢驗報告,讓當事者誤以為自己偶而的不舒服感只是心理作用罷了。

「請問你為什麼想要學足部按摩?」

這個稀鬆平常的問題是我用來瞭解學習者對自己身體的察覺度,檢驗對方的學習意願,並探究他的學習態度的開場白。俗話說:「態度決定命運」,我則堅信「求學如撞鐘,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我依照學生的態度而斟酌授課內容,酌量授課時數。

一言以蔽之,我釋放自主權給求學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j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